每至岁末,常能看见许多高质量年终总结,观之常常能令人感慨万千,故此收录。来源一般是byr论坛、github相关仓库。
正值备战考研,想着每天花十几分钟阅读一下总结帖,聊做鼓勉。
【2019总结】本科毕业五周年,领证100天,金融狗跳槽第一年
Update:收到很多私信和留言要求讲一讲怎么转金融以及还有咨询学区的,lz晚上下班详细写写吧~
关于学区,至少以下几个地方是解决子女教育的: 教育系统:包括中小学/高校/教育部市教委等事业单位职工子女 中央部委:部委包括部分下属事业单位子女都解决,至少小学没问题, 某些部队军队系统:同上
性价比讲,学校最高,一般都能解决从幼儿园到高中(解决的程度取决于该学校的对口学校,比如北邮没有附中,所以只解决附幼和附小;人大就从附幼到附中一条龙)。体制内一般还是能解决幼儿园小学的,中学就得靠自己了
关于怎么转金融: 我是直接大三推免去的人大,当时还没有在北大修经双,我个人觉得经双会对跨保有很大帮助。但我在这不想谈太多跨保,因为如果目的是为了进入金融圈,有很多路走,不一定要走这条路。一句话总结,早工作比读研好,headcount就那么多,早占坑,尤其现在还经济下行。
简单聊聊金融圈: 有不少人私信lz,说想转金融,然后问自己条件适合走什么路。老实说,这种问题没法回答,想去干什么职业只有自己能决定,别人没法帮助,但可以谈谈有哪些路能走。这个问题聊一天都聊不完,这里就简单说了, 首先破除一个理工科和商科的区别: 理工科:学历高学校好->在校GPA高科研好->找到好工作 商科:学历高学校好->在校GPA高科研好 VS 找到好工作,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理工科在校期间可以在实验室做出成果,发paper,做项目很容易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很容易对应企业需求,进而找到好工作。但商科不一样,商科在校只能考证+实习,很难能做出量化的成就。同时,金融的本质还是资源的交换。投行pe这些地方,过度饱和,竞争太激烈,然而初级职位做的事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可替代性很高,市场自然也不会给你高估值/回报。好学校好成绩只是你的入场券,最后是很多因素的综合叠加,Networking,机遇,你爹是谁,都有很大影响。
对北邮人来说比较靠谱的路径我个人觉得还是从产业转金融这条路。任何行业都需要金融服务,需要投融资,通信业也不例外。大家如果经常看券商研究所的报告,会发现很多通信行业的分析师都是从实业转行的。比如中信建投现在的首席,之前在中国移动工作八年;还有一些从信通院乃至工信部的各类研究所出去的,这些都是二级市场的分析员(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券商分析师:为各大基金保险等买方机构提供投资研究服务的从业人员,薪水来自于买方机构的派点,以及新财富评选的加成。新财富上榜等于年薪七位数,新财富明星分析师等于年薪八位数。)
除此以外,以lz所在的一级市场投资为例(一句话解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就是发行的市场,主要服务于未上市企业的投融资活动,IPO就是企业去公开市场上市融资,大家常说的天使PEVC都是一级市场的金主粑粑;二级市场就是交易的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以及大家平日说的股票交易就发生在二级市场,基金保险就是二级市场的金主粑粑)。一级市场一些大的VCPE,比如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华兴资本等,里面不少投资经理都是从互联网转型去的,因为一级的投资不仅需要财务知识,也需要对行业的深耕。而且财务是可以找投行和四大等中介做的,他们可以提供一整套完整的从财务尽调商业尽调到财务模型搭建,完成估值结果。但是最后投资还需要分析行业的,需要你对这家公司所在细分领域的研究,对这个赛道的看法,对未来大行业的分析,综合各种因素得出最后的结果。因此有产业背景的人会比纯金融的人对某一个细分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如果大家本科毕业直接去互联网积累三五年工作经验,再申请北美的MBA,会是进入这些机构的最佳路径!而不是在国内读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尤其是学术型硕士。这一点大家去翻翻PEVC的招聘要求就知道了,MBA毕业一般就可以直接给到associate职位。
最后说说为什么不建议读学术型硕士(经济学/管理学硕士) 国内的金融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是极其脱轨的。就业所需要的商业分析,尽职调查,估值等基本功,乃至商业谈判等,国内课程却少有涉及,尤其是国内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还是以经济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主,更多是为了读博做准备,类似于国外一年制的授课型master。这些技能都是商学院才会涉及。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global的投行和pe,请不要读国内的经济学硕士,包括汇丰国发院。相比之下,光华和清华经管的金融专硕会更合适。请一定要区分清楚 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区别!!!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考公务员去部委去一行三会,那国内读经济学硕士挺合适,可以忽略这条。
———————————————————————————————————————————————————————————— 分割线 ———————————————————————————————————————————————————————————— 10级本科生,本科毕业五周年,离30岁越来越近了
【工作】 14年毕业保研人大,同时在北大国发院读了经济学双学位,就离开互联网圈混迹金融了。毕业时在一家央企的战略投资部,主要做一些与企业主业相关的战略投资。因为觉得投资的行业不喜欢,今年年初去了某外企的财务咨询类投行,主要负责做投前的fdd(财务尽职调查)、估值,以及一些fund的整体估值。
顺带罗列下今年参与过项目服务的客户: hillhouse capital;鼎晖投资夹层基金,泰康资管,某千亿规模美元主权基金境外投资项目,某主权产业基金年度估值项目,某央企跨境并购项目数个,今日头条并购某游戏公司,汽车之家
计划锻炼好财务后,结合北邮的背景再找一家PE的TMT投资经理岗。因为缺乏经验,而且工作强度明显加大,每天干到十一二点周末加班也挺正常,整体的薪水也和互联网没法比。曾经和好友探讨过:程序员毕业就能参与开发,做出产品,是实实在在的产出,自然有高回报。而金融是一个典型资源交换的行业,年轻人不掌控资源做的事可替代性太强,市场自然也不会给出高估值/回报。
如果可以重来,我大学前三年一定不把精力花在竞赛和保研上。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然后申请北美MBA才是投行PE圈的王道,而不是去读什么学术型硕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硕士)。还是因为当初视野太狭窄,了解的太少。
兜兜转转了几个来回,离30越来越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越来越清晰了,可能都得多栽跟头,才能想明白吧。未来两年就好好沉淀,磨练好财务功底(财务尽职调查,估值,商业尽调技术尽调等),为去PE打好基础。空闲时间就自己跟踪行业,把上中下游分析透。
【学习】 今年考的证一个都没过(哭泣),不得不感慨年纪越大越难静下心来学习。想起本科的时候可以在自习室从早上八点待到晚上关门,现在不到二十分钟就玩一次手机。感觉对不起当初的成绩,好歹也是本专业2%的成绩,保研加分7分加满(建模当年全北邮唯一一个国赛一等奖,美赛一,数学竞赛两次三等奖,挑战杯,三创赛,电子商务,感觉能参加的竞赛我都参加过且拿过奖,毕业论文也发了EI)。
我媳妇说,自古以来都是情场得意,考场失意。你今年换了工作,娶了老婆,好事不能都让你占尽了(手动狗头)。希望来年可以好好学习,CFA/CPA早点考过,每个月还能涨2700工资···
【生活】 这一年过的真快,想起一年多前我在论坛吐槽信通院某男生挖墙脚的帖子还上了十大。 总之,学会放下就好,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选择,也让自己轻松。
【家庭】 谈了新的恋爱、见了父母、领了证、组建了新家庭、搬了新房子、给自己娃预定了学区。本科毕业五年,似乎混的也不赖? 媳妇每天走路10分钟上班,我就远了,地铁一小时多,只能自己在单位附近和同学合租两居室,周末往返。但考虑到我们住的是单位给租的一居室人才公寓,房租一平米才10元也就忍了(感慨体制真好),同时负责解决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区。我俩的积蓄也不算少了,但买房要兼顾学区和居住舒适真的还是挺难的。感谢媳妇充当我最坚强的后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前总觉得男孩子不着急结婚,现在才体会到“成家立业”一词,先成家,家和万事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被物质条件约束,大后方稳固,立业也会更容易。
周末没事就陪媳妇在加班,学校环境真是好啊。各种丰富的活动,硬件设施也好,老师基本都是清北毕业的。想起我们高中在四川也算不错了,但整个高中基本都是做题应付高考。看着这些十几岁青春阳光的孩子,手动羡慕我娃还没出生,就锁定了海淀六小强的学区,搞得我都想投胎重新读一遍了,简直羡慕嫉妒恨!!!
【新年愿望】 想起去年跨年许的新年愿望:跳槽和考试通过,最终也算实现了一个跳槽,2020的新年愿望 1、考过CFA/CPA(再考不过我就撞墙去···) 2、摇到号买个车,可以每天开车上班,接近20km地铁真的是太累了
【2022年度总结】如果真有运气守恒定律,明年应是一只飞虎
楼主是21年硕士毕业的,眨眼间也马上进入社会一个足年了,也想学下大家写份年度总结,算是和过去很丧的一年告别吧。 【生活】 工作在上海,也经历了上半年的封控,经历了抢菜和几十次核酸。被关在家里两个多月里,觉得时光蹉跎,今天过去了明天还是和今天一个样子,日子过得没什么盼头。今年冬天最终也感染了,看着元旦时街上没几个人的样子,恍若隔世,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刚解封的样子,好在明年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日子了。 工作以后就发现好容易变胖,于是就从吃到运动上都有了一些计划,体重还比毕业时下降一点,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点慰藉。 今年最让自己心痛的事情是爷爷去世了,他其实已经病了一段时间,可能理智上早就接受这件事,情感上还要有一段时间吧。 【工作】 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国企做开发工作,工作时忙时闲,偶尔加班,工作一年多也越来越驾轻就熟了,对自己来说,今年算是写了很多代码,工作上是有积累的一年。 【感情】 今年和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分手了,毕业后一直在异地,因为疫情也不常见面,本是现实的问题但为异地而演变成感情问题,并积重难返了。厘清了上一段关系,度过了阵痛期,现在是处于等待缘分的状态了。 【展望】 虽然其实才离开校园一年多,但总觉得自己年龄也不小了,甚至开始“老”了。于是想趁着“还年轻”的时候再折腾最后一下,期待新一年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地方生活(工作),可能会换个城市,也可能留在现在的地方。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在某个地方买了房安定下来,我一直以各种理由抻着,希望也能在今年成功吧。 阳过以后一直觉得自己比原来虚,体态也不是很好,计划春节后开始康复运动了。 过去一年和朋友们还有家人有几项出游的计划,希望今年能顺利成行。